探溯淇武蘭遺址 蘭博特展

〔自由時報記者胡健森/頭城報導〕蘭陽博物館正式開館營運後的第一檔年度大展「探溯淇武蘭特展」昨天起熱鬧推出,展出主題在敘述淇武蘭遺址的故事,將一百至六百年前居住在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人,有關他們打獵、耕種、居住、墓葬、雕刻等生活模式及使用器具做完整的展出,特展內容精采且展場規劃相當具水準,值得民眾前往一探究竟。

位在礁溪鄉的淇武蘭遺址,因為得子口溪整治和北宜高速公路越過河道的工程被今人發現,縣府文化局委託台大人類學系陳有貝教授主持、協同縣內地方學者邱水金老師等人成立考古團隊,從民國九十年十一月至九十二年五月,分階段進行田野搶救、發掘,發掘面積將近四千平方公尺,採集標本超過一百萬件,並發現了一百二十五個墓葬及一百九十七個灰坑等各式現象;工作團隊後續進行資料整理,將所有出土文物進行清洗、拍照、紀錄、描繪、分析、研究、保存等,並陸續完成了六冊的成果發掘報告。

這次蘭陽博物館將這些珍貴的發掘成果以特展方式呈現在眾人面前,規劃成「情境再現」、「田野發掘」、「室內整理」等主題展區。

此次展出內容極為豐富,陶罐、鐵刀、煙斗、石器、木器、外來陶瓷、裝飾品等,都一一陳列在參觀者眼前,其中「金鯉魚」及一個完整無缺的「幾何印紋陶罐」更是極為珍貴,工作人員甚至將這兩項展示品,比喻有如是台北故宮的「翠玉白菜」、「五花肉」,是一定得仔細端詳、玩味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