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Shihsanhang Museum





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Shihsanhang Museum
地址:臺北縣249八里鄉博物館路200號  
服務電話:886-2-2619-1313
網站:http://www.sshm.tpc.gov.tw/





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遺址」
  ‧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定名為十三行遺址,後經考古學
   者石璋如、臧振華、劉益 昌等人陸續發掘出極具代表性 之文物
   及墓葬遺物等
  ‧為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其人種
   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
  ‧出品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
   等,其代表性 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因遺址施工進行搶救因而決議興建博物館
  ‧民國78年至81年間,因八里污水廠將興建於遺址上,引起各方注意,
   形成搶救遺址熱潮
  ‧民國81年文建會邀集相關部會,確立遺址保留面積為3136.9平方公尺,
   其餘遺址面積則為污水廠所覆蓋
  ‧民國84年,中央各部會決議於污水廠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
   館」,由中央及臺北縣分別編列預算興建
  ‧民國87年,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正式興建



十三行博物館外觀 館區環境

本館位於八里鄉河海交接處,一側面臨湛藍雄偉的臺灣海峽,及淡水河口天然潟湖挖仔尾自然生態保留區,另一側面臨青翠秀麗的觀音山與國家重要文化資產一級古蹟大坌坑遺址,東北緊鄰八里污水廠,西南側鄰臺北港,為眺望淡水八里河海的最佳地點。

館舍建築

本 館主建築佔地約1.2公頃,館內面積約2000坪,建築的原始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架構成完整的 概念,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並以真實透心的材質,如清水混凝土、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構築成完整的理念。